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园师幼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传染病防治的有关实施办法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全园教职工、幼儿、家长防控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我园的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指导原则
我园传染病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 长:顾惠华(园长)
职 责:全面负责传染病预防与应急工作,分析、研究本园工作形势。
副组长:薛辉(副园长)
职 责:协调园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协调好各年级与各班的关系,收集本园传染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
成 员:江鹭、陈庆红(保健老师)、各班班主任。
职 责:江鹭负责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有传染性疫情时向上级报告疫情;李红负责组织做好班级、公共部位消毒工作,做好疫情的善后处理工作;班主任负责向幼儿园报告疫情并通知家长带幼儿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幼儿园24小时值班电话 :85311796
四、预防措施
1.加强宣传与培训。利用宣传栏、专题展板、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如手口足病、水痘、若如病毒的症状,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做好防范。定期对教师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加强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幼儿晨检记录表,保证幼儿园预防疾病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对幼儿进行安全健康教育,通过主题教学、游戏、图片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增强安全健康意识。
2.有效措施杜绝传染病发生。幼儿活动室、午睡室保持空气流通,保证师生身体健康。春秋季尽量不要组织幼儿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幼儿园保健室应按照规定定期消毒。
五、监测
1.我园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形成园领导--保健教师—教师—幼儿监测网络。要建立幼儿健康管理档案,班级要有晨检记录本,园保健室要有就诊登记本,学校要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2.日常监测。由保健老师每日早晨观察、询问、了解、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健康状况并做好登记。如发现幼儿中有发热、头痛、腹泻、呕吐、皮疹、精神萎靡等症状,或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或症状相似的聚集性病例等,应立即报告,同时做好记录。
3.对因病缺勤、缺课幼儿进行监测。班上老师应当及时关注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幼儿,应及时了解其患病情况,可能的病因和病情发展情况,如怀疑是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的疾病,应及时向园领导报告。
4.园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向各级医疗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提供监测信息,经医疗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确认为传染病后,及时做出响应级别的预警。
六、应急处置
1.在幼儿园内一旦发现急性传染病的幼儿,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班主任联系家长来园带幼儿园去正规医院就诊。
2.幼儿园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活动室或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进行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3.幼儿园一旦发现传染病,将停止组织集体活动。
4.传染病幼儿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班主任老师每天保持与家长联系,了解病情发展情况。
5.做好传染病病因追踪。当传染病发生后,关注病情进展。幼儿病愈返校时须出示医院有效证明。
6.必要时全校暂停上课;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信息报告: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启动本预案,保健老师首先向幼儿园负责人报告;并第一时间向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和区文教局计财科、教育科上报;暴发疫情时,幼儿园负责人电话报告区文教局分管局长张金松,明确疫情报告的范围、内容,听从上级主管部门工作指示。
七、善后处理
1.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幼儿园要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病防治、调查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要形成详细的疫情报告,对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2.幼儿园将对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和防范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在传染疫情防治过程中失职、不配合幼儿园做好处置工作的,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3.疫情报告需要向外发布,必须得到行政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同意。详细的信息发布,要待上级部门核实情况后,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