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流感比较典型的症状有高烧、头痛、咳嗽、全身酸痛、疲倦无力、咽痛等,这些症状普通感冒也有,但普通感冒很少出现全身症状,像周身酸痛等。此外,流感发烧比普通感冒要高,以高烧为主,体温可达38-39摄氏度,甚至40摄氏度。还要注意的是宝宝年龄不同,流感的症状可能略有不同。低龄儿童,即3-4岁的宝宝流感的症状往往不典型,部分得了流感的宝宝突然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或伴有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见高热惊厥;有部分宝宝可表现为急性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出现声音嘶哑、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症状;学龄儿童的症状与成人相近,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表现为持续高热、头痛畏寒、四肢肌肉酸痛、乏力,随后出现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吸道症状。
流感常有很多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对于宝宝来讲有可能是致命的。宝宝越小,发病越重,造成的健康风险越大。流感对宝宝的健康伤害主要源自并发症,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等。同时,3-6岁在幼儿园的宝宝还是家庭流感重要的传染源之一。
宝宝患流感,妈妈们恨不得宝宝一吃药就好,期望通过药物治疗当天就退烧,或者带着孩子一天内两次、三次往医院跑。其实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反复跑医院既影响宝宝的休息,又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反而不利于宝宝的恢复。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疗流感的“灵丹妙药”,流感康复要靠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如果孩子患上流感,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营养。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最好交给医生,妈妈们不要自行给宝宝用药。 妈妈要对宝宝病情及时进行观察。严密观察宝宝的体温、脉搏、呼吸及咳嗽等情况,至少每一小时要为宝宝测量一次体温、把一次脉搏,并经常观察宝宝呼吸及咳嗽情况。对高热者,应予以物理解温,如冰枕、冷水敷额头,多饮开水,病情严重者要及时送至医院救治。生病的宝宝除注意卧床休息,还应多饮水,补充多种维生素,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预防并发症。
当然,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患流感后宝宝应多食用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有营养的食物,多吃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牛奶、鸡蛋、水果、豆腐等。同时给予含丰富维生素C的果汁和蔬菜汁,如西红柿汁和西瓜汁等量混合,加适量蜂蜜。病情好转,可供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以增加抵抗力和促进体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