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预防措施
1.发现患儿,必须隔离
隔离时间从发病、出疱疹到全部结痂并完全干燥脱痂,凭医院病愈证明方可返园。
2. 注意个人卫生
及时修剪的指甲,保持手的清洁,每天定时居室通风。
3. 贴身衣物多消毒
患儿的卧室、被褥衣服、用具、玩具等可采用紫外线照射、通风、暴晒和煮沸等措施进行消毒。
4.多参加户外活动
增强幼儿体质,增强免疫力。春季天气多变,应适时增减衣服。
5.减少暴露于感染源的机会
水痘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游乐场、电影院等,避免交叉感染。
日常做到“四多一少”:多通风、勤洗手、常喝水、多运动、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针对性措施
1.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水痘病人,应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此前不得人托或入学;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并防止其与孕妇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可通过煮沸或者日晒等方式消毒,尤其幼儿园的玩具等要经常性清洗消毒;污染场所要加强通风、换气和消毒。
2.保护易感人群、特殊人群要接种水痘疫苗
目前预防水痘的主要办法是接种疫苗!
关于水痘疫苗
1.水痘疫苗是非强制性疫苗
水痘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家长自愿自费接种,因此一些儿童可能并未接种疫苗。
水痘疫苗推荐的接种程序是2针程序,可能有一部分孩子只打了一针,这样保护的效果也会差一些。
另外,接种水痘疫苗后不是100%不会得水痘,但即便患了水痘,症状也会轻很多,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还是一定要接种。
2.水痘疫苗接种时间
第1剂:12-18月龄均可接种,建议满15月龄时接种;
第2剂:满3周岁接种第2剂,应在4周岁前完成;
18月龄以上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应尽早接种第1剂水痘疫苗,并在满3周岁后接种第2剂(与前1剂间隔至少3个月);
已经接种过1剂的4-12岁儿童,应尽早接种第2剂,与前1剂间隔至少3个月。
3.想补种水痘疫苗要去哪里接种?
可去当地街道社区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
4.注射疫苗后可能的不良反应有什么?该如何处理?
注射局部疼痛,红肿,硬结(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2-3天可自行消失;
中低度发热(接种后1-2周内出现)和皮疹(接种后72小时内出现),一般持续1-2天,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观察,多喝水,可自行缓解;
如果发热≥38.5℃持续超过48小时,红肿硬结≥5cm,需到医院诊治,或理解联系接种单位;
如果发生罕见疫苗反应,如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虚弱无力,声音沙哑或喘鸣,头晕,脸色苍白,喉咙肿胀,心跳加速),立即送孩子去就近的医院。
5.什么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
近期有过敏反应,出现急性皮疹;
近期有发热,处于疾病急性期或患急性传染病;
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化脓性皮肤病;
对于鸡蛋过敏的宝宝,不宜接种流感疫苗和黄热病疫苗;
腹泻时不宜口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有肛周脓肿时不能接种口服脊灰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其它减毒活疫苗也要慎重;
严重心脏疾病、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
免疫缺陷病患儿,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咨询临床免疫学专家进行诊断,再决定接种方案;
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如患癫痫、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