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常容易受到成年人的情绪影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当孩子摔倒了,旁边的成年人一惊一乍的发出惊叫声,“哎呦”、“啊”。孩子也许只是一下没走稳摔倒,原本并不觉得疼痛,但是受到了成年人的这种影响和暗示,然后就哇哇大哭起来,甚至会以为发生了什么严重的、可怕的事情。
如果此时,旁边的父母只是微微笑的问孩子,“摔疼了吗?”。孩子看到父母稳稳的在旁边,他也会感到安全,孩子无论是否摔疼,他都会知道,只是摔了一跤,疼就疼,不疼就不疼,也就不会被恐惧的情绪困扰。
孩子们之间玩耍难免产生争执。成年人的态度和接纳,便是孩子情绪最好的陪伴。社会化功能好的孩子,都有情绪稳定的父母陪伴。
在三岁之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是孩子最初最重要的社交活动。而在三岁之后,和同伴的交往,就会逐渐成为孩子的主要活动。
孩子从父母那里,总是比较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从同龄的伙伴那里得到想要的就不大容易。而正是这种人际交往的需求,会促使孩子们之间有更多的分享以促进交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刚刚认识的孩子们之间,都是通过分享玩具、零食,然后玩到一起。和同伴的交往,有利于孩子发展社交技能和个人能力,特别是那些和家庭成员互动的过程中很难获得的经验。正是这种社会化的功能发展的动力,促使孩子学会理解彼此的观点,互相协商、妥协和合作。
当孩子和同伴交往时,我们可以在旁边安静的陪伴,对于孩子之间的冲突,不用太紧张或者计较得失,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除非是孩子的行为,可能会伤害自己或是伤害他人,我们才需要介入。另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觉得有必要介入的话,也尽量不要直接对孩子生气或者处罚孩子,而是需要先倾听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当孩子不被情绪困扰和影响的时候,他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社会化功能。
我们常说有的孩子情商高,特别容易融入群体,也特别有自己的主见。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面对情绪的困扰,并于情绪之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社会化功能好的孩子,往往都是高情商的孩子。
高情商的孩子,正是源自父母情绪稳定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