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客厅文化,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首先我们可以借鉴欧美家庭的一种方式——客厅文化。
关系和谐的家庭里,家长和孩子是一起在客厅里玩游戏的。
父亲向孩子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带着孩子一起玩,并在孩子长大一点以后,鼓励孩子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游戏,通过这个来建立沟通。
但客厅文化,游戏只是载体。家长不能简单粗暴的让孩子在客厅玩,而是应该“陪孩子玩”至少是“看孩子玩”。
2.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理解孩子的情绪
亲子间的冲突,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双方情绪上来了,彼此不愿意退让,才导致最后不欢而散,甚至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很多时候,家长在面对冲突的时候,过于在乎自己原先设定的身份、地位和面子,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是能尊重彼此的感受。
孩子在充分表达完自己的感受,并得到理解后,往往就能平静地讨论事情应该怎么被解决,也能接受一些意见和建议——而不是接受命令。
3.孩子不是复制品,尊重他的生活方式
很多孩子被家长冠以“叛逆”的称号,那是什么叛逆?其实,很多时候父母认为的叛逆,是孩子做了与父母预期不同的事情。
不仅是玩游戏的问题,孩子的生活方式会被父母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批判一番,但父母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连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没有权力掌握,又怎么愿意和限制自己的人好好交流?
尊重差异,理解孩子,爱的方式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