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常规培养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的常规培养教育是指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规则、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过程,是贯穿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始终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常规、安全常规、游戏常规、学习常规等几个方面。良好的常规是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常规,无疑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反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得出错误的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非常重要。在大、中、小三个年龄班中,小班阶段是常规培养的基础阶段,尤其是小班的新生幼儿,刚离开家走进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容易出现依恋家人、不愿入园、情绪低落、焦虑、害怕、胆怯、不合群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情况。如何让幼儿在新的环境中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小班教师在做好保教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绝不是老师“孤军奋战”的结果,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接下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小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希望大家在了解这些常规要求的基础上,能有的放矢地对班级的常规工作给予明确而又积极的配合,让孩子尽快地渡过入园的焦虑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为孩子今后更好的发展做好准备。
1、良好的作息习惯。孩子要上幼儿园了,生活作息将会更加有规律,家长要配合老师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比如说一定要早睡早起,保证第二天上学的精神状态;按时上学,尽量不迟到、早退和不来幼儿园。
2、文明礼貌习惯。比如说:早晨入园时,要引导孩子愉快入园,能主动地、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家长走时,能有礼貌地和家长告别;离园的时候,能主动地和老师说再见。孩子刚开始向老师问好时很被动,得让老师或者家长反复地教着说才问,或者声音很小,不敢大声说,甚至有的孩子教着也不愿意说。
3、生活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一样,生活卫生习惯也需要老师和家长在生活中不断引导、教育慢慢养成的。老师在幼儿园里会通过随机教育、集体活动教育、榜样示范等各种方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家长也一样,在家也要经常提醒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不拖拉鼻涕,有了鼻涕不用衣袖抹,及时用纸巾擦干净,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能吃等等,总之,我们大人经常要注意做到的生活卫生习惯都要要求孩子做到,孩子的这些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生活习惯,所以,父母要注意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
4、生活自理能力。一些基本的生活自己自理能力其实在入园前就应该培养好的,入园时还没培养到位的,入园后这个工作还要继续。比如说,孩子来园,首先会遇到大小便、吃饭、睡觉等问题。与家里不同的作息制度,必须要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造成很多孩子入园适应困难。自理能力差的孩子面临吃饭要喂、睡觉要陪、衣服不会穿这些问题,会加剧孩子的紧张不安。另外,孩子虽小,但他们总希望得到同伴、教师的肯定。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会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伴们也容易接受这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