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想要玩别人玩具时,可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一出门,看到了其他小朋友拿着新玩具,难免心生好奇,想要拿来把玩一下。可是其他孩子也是新得的玩具,此时很不愿意分享,此时要想避免孩子之间发生争执,那就需要分散其注意力。
当孩子想要去拿别人的玩具时,妈妈可引导孩子看看别处,拿其他东西分散一下注意力,孩子往往很健忘,只要妈妈学会引导,孩子很快就能忘了。
2.出门时常给孩子带些玩具,让孩子学会交换
这是很多父母的常用做法,也是非常有效的。父母可给孩子常带一些小汽车、挖掘机、铲子之类的,方便孩子一起玩。
当孩子想要玩别人的玩具时,父母可引导孩子主动拿出自己的玩具去和别人交换,待玩完再交换回来,既避免孩子强抢,又使孩子获得了朋友,也更能懂得珍惜。不过虽然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也很实用,但有时其他孩子也会拒绝交换,这时就要试试其他方法,一定要阻止孩子强行抢玩具。
3.教会孩子礼貌用语,学会征得他人同意
要想教孩子学会礼貌用语,一是可以通过读绘本、看动画片等形式,二是要父母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礼貌用语。当孩子想要抢别人玩具时,父母可拿出提前准备的玩具,让孩子拿去同其他小朋友讲:“我能和你交换吗?”“我能玩一会你的玩具吗?”这也是在教孩子待人接物的道理,积极鼓励孩子文明交友。
如果能得到对方的肯定,那小朋友自然开心地玩一起了,如果对方拒绝,那也要让孩子学会接受。如果孩子玩具被抢,父母也要教孩子学会拒绝,比如让孩子学会“这是我的,你不能拿”。
4.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体会一下玩具被抢的感觉
有些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后,妈妈会直接抢回来,这时却告诉孩子“你抢玩具是不对的。”这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示范,孩子抢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同样妈妈抢孩子的玩具也是不对的。
当孩子抢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后,妈妈可以在他玩的时候说:“呀,这个真好玩,我也要玩。”然后拿过来自己玩,这时孩子肯定着急了,那就趁机让他体会一下玩具被抢的感觉。等孩子冷静后,妈妈再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其他孩子玩具被抢时的心情,让他能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也让他懂得交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