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克伦和戴克博士在1992年做了这样一个研究,他们探访了大量的学龄儿童,发现那些1到3岁经常听父母讲故事的孩子,在两岁半到五岁期间就会展现出超过普通儿童的语言技巧,而到了七岁时,就能表现出更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孩子不仅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词汇,同时还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再次表达出来,讲给他人听,这对孩子来说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准备睡前故事呢?
首先,千万不要照本宣科地读故事。用书面化的语言给孩子朗读故事,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完任务,敷衍自己。
其次,列出故事点。一定要在讲故事之前把故事内容的关键点记下来,就是你非常确定会在今晚要讲的故事中出现的一系列事件,而其他细节的自由发挥往往能够让孩子真正地参与到故事当中。
最后,增加感官细节。相比于紧凑动人的故事情节,孩子们真正想要的可能是身临其境,是进入到故事中的世界。花儿触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闻起来是什么味道的?这些感官细节会让年幼的听众陶醉其中,大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准备好睡前故事,接下来就要为讲故事做一些准备工作了。拉上窗帘,关上灯和房门,开一盏小夜灯,让讲睡前故事充满仪式感,使孩子意识到:一个特别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