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班级连线>>小班>>小四班>>父母茶座>>文章内容
家园配合培养孩子良好常规
发布者:茹燕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5日 点击数: 来源:原创

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一、常规培养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的常规培养教育是指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规则、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过程,是贯穿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始终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常规、安全常规、游戏常规、学习常规等几个方面。良好的常规是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常规,无疑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反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得出错误的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非常重要。在大、中、小三个年龄班中,小班阶段是常规培养的基础阶段,尤其是小班的新生幼儿,刚离开家走进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容易出现依恋家人、不愿入园、情绪低落、焦虑、害怕、胆怯、不合群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情况。如何让幼儿在新的环境中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小班教师在做好保教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绝不是老师“孤军奋战”的结果,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时间流程

刚才说,幼儿园的常规培养教育过程是贯穿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始终的,

那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的流程,让大家对孩子一天在园的活动有个大概的了解。

    (略。见“幼儿一日活动流程表”)

三、小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的内容和要求

接下来,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小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希望大家在了解这些常规要求的基础上,能有的放矢地对班级的常规工作给予明确而又积极的配合,让孩子尽快地渡过入园的焦虑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为孩子今后更好的发展做好准备。

(一)生活常规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小班幼儿生活方面的常规培养内容有很多,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良好的作息习惯。孩子要上幼儿园了,生活作息将会更加有规律,家长要配合老师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比如说一定要早睡早起,保证第二天上学的精神状态;按时上学,尽量不迟到、早退和不来幼儿园。有些家长对孩子上幼儿园很不重视,有时根据自己的时间想几点送就几点送,有时因为娇纵孩子,孩子不愿意来拿孩子没办法而迟迟送来,就是送来了动不动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随时就把孩子接走了,甚至因为心疼孩子说不送就不送了。按时送孩子入园除了让孩子可以不紧不慢、从容舒服地吃上热乎的早饭,孩子送晚了,跟别的小朋友的活动不一致,也会给孩子心理上带来很大的落差,经常这样,也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根据我们以往的带班经验,坚持按时上幼儿园的孩子更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在各方面获得很好的发展。所以,这里就不再举例了。

2、文明礼貌习惯。比如说:早晨入园时,要引导孩子愉快入园,能主动地、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家长走时,能有礼貌地和家长告别;离园的时候,能主动地和老师说再见。孩子刚开始向老师问好时很被动,得让老师或者家长反复地教着说才问,或者声音很小,不敢大声说,甚至有的孩子教着也不愿意说。没关系,主动问好的习惯也是慢慢养成的,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不断引导。家长可以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早早地提醒、鼓励、教好孩子,坚持一段时间,习惯自然就会养成。平时生活中,也要经常提醒孩子向身边的熟人问好,这样都能利于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还有其它方面,比如不随地乱扔垃圾、不说脏话、爱护公共环境等等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家长都要注意以身作则并且耐心地引导孩子,好习惯在生活中自然养成,这些都不难理解,我就不再细说了。

3、生活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一样,生活卫生习惯也需要老师和家长在生活中不断引导、教育慢慢养成的。老师在幼儿园里会通过随机教育、集体活动教育、榜样示范等各种方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家长也一样,在家也要经常提醒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不拖拉鼻涕,有了鼻涕不用衣袖抹,及时用纸巾擦干净,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能吃等等,总之,我们大人经常要注意做到的生活卫生习惯都要要求孩子做到,孩子的这些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生活习惯,所以,父母要注意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

    4、生活自理能力。一些基本的生活自己自理能力其实在入园前就应该培养好的,入园时还没培养到位的,入园后这个工作还要继续。比如说,孩子来园,首先会遇到大小便、吃饭、睡觉等问题。与家里不同的作息制度,必须要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造成很多孩子入园适应困难。自理能力差的孩子面临吃饭要喂、睡觉要陪、衣服不会穿这些问题,会加剧孩子的紧张不安。另外,孩子虽小,但他们总希望得到同伴、教师的肯定。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会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伴们也容易接受这些孩子。反之,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担心不被同伴接受,不被老师喜欢。虽然老师会帮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但家园配合不好的话,会延长学习的过程,时间长了,孩子容易形成“我比别人笨”等不良的自我评价。所以,家长应配合老师,尽快培养好孩子的各项生活自理能力,以减少孩子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具体可参考这些建议:

(1)教孩子独立吃饭。

学会用勺子自己吃饭,幼儿园的做法是教孩子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学会正确的拿勺子的方法。家长在家也要锻炼孩子自己学会用勺子吃饭,即使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在学会的基础上,再教他把饭吃干净。要经常鼓励:宝宝真能干,自己会吃饭了!而不是指责他:吃得一塌糊涂,吃得慢得要命,还不如我们喂。家长千万不要贪图省力而剥夺了孩子练习锻炼的机会。同时,要教育孩子养成文明进餐的好习惯,安静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随便说笑打闹,不挑食,保持桌面、地面和身上的干净。餐后用餐巾擦嘴,餐巾用完后扔入垃圾桶内。

(2)教孩子会自己独立上厕所。比如:自己会脱裤子,有的孩子脱不好,动不动就把尿尿在裤子上;会自己擦屁股;解完手会自己把裤子提好整理好。这里说一下,幼儿园的便池是蹲式的,好多孩子还真不会上这种便池,在家不是大人抱着上就是坐在自己的小马桶上,这一点家长也注意培养一下。

(3)教孩子会穿脱简单的衣裤、鞋子。穿脱衣服和鞋子是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都要进行的活动,出去户外活动,天凉了要增加外套,回来了要脱掉摆放整齐,午睡时要脱外衣外裤和鞋子摆放整齐,起床后再穿上。虽然老师会帮助孩子们,也会专门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但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我们每个家长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所以,希望家长在家要有意识训练孩子穿脱衣物的能力,也不要嫌麻烦,图省事,让孩子衣来伸手。孩子只要有了自己学着穿脱衣服的意识,慢慢锻炼会逐渐掌握这一技能的。

(4)教孩子学会正确洗手,自己卷袖子。前面说过要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要洗手,比如:饭前便后、玩完玩具后、室内室外活动后、接触不干净的东西后等。注意用流动的水洗手,水不要开的太大,节约用水。这里要特别提醒教孩子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否则,手洗不干净,各种病菌还是会侵入身体:首先学会卷衣袖,然后先把手淋湿,挤压洗手液或打香皂。按手背、手指、手腕顺序洗手,再冲洗肥皂沫,最后用手聚一盆水冲洗水龙头,再对准水池甩三下抖掉水珠,用自己的毛巾擦干手,挂好毛巾,放下衣袖。集体洗手时有秩序地排队洗手,节约用水,不浪费洗手液,不玩水,不在水池边打闹推搡。

 (二)安全常规

  安全工作是各种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常抓不懈。孩子还小,没有很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作为家长,要注意配合以下安全工作。

    1、早上送孩子入园,提醒、检查孩子不带危险的东西入园,保证将孩子亲自送到班级老师处,并每天提醒孩子主动到老师面前接受晨检。不带小玩物上床,离园接孩子时,如委托他人接孩子,一定要给带班老师打电话亲口告诉老师。另外,离园高峰期,人流量大,秩序杂乱,请接走孩子后不要在园内滞留,也不要带孩子玩园内的各种玩具,避免各种安全隐患。

2、教育孩子和同伴友好相处,不打、抠或者咬小朋友。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一下子还不会和许多的同伴友好交往和相处,出现矛盾纠纷时第一反应就是攻击他人,保护自己,小班孩子最常用的武器就是牙齿和指甲。每个父母都很宝贝自己的孩子,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咬伤或者抠伤,尤其是在脸上。所以,一定经常给孩子叮嘱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尤其不要抠人、咬人。

3、教育孩子逐步养成一个跟着一个、轮流、等待等规则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洗手、上卫生间的时候,因为空间狭窄,教育幼儿学会排队、等待轮流,不推不挤,不在卫生间和洗手间打打闹闹。户外滑滑梯、玩玩具时也同样。教育孩子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锻炼让孩子撒开手自己学会上下楼梯、提醒孩子上下楼梯注意安全,不推搡玩闹,不东张西望。

4、尝试教会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名字,电话号码,以防发生意外时能进行自救。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记住会更好。

5、当然,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还很多,比如:不和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乱碰电源、不将异物放入嘴、鼻、耳里、远离各种危险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父母要做个有心人,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多提醒、多引导孩子,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培养孩子要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学习常规

幼儿园的学习活动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老师会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遵守纪律、认真倾听与交流、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好习惯。小班幼儿的学习常规有以下方面:
    1、活动前先入厕,尽量保证上课时不再上厕所。特殊情况除外。之后逐渐转入安静状态,准备上课。  

2、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 

3、注意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并勇敢地回答问题。

4、有良好的坐姿、站姿和握笔姿势。
    这些老师会在幼儿园里经常要求、提醒孩子的,家长在家也可以多引导、鼓励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另外尤其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和正确的握笔姿势(油画棒、水彩笔),保护孩子的视力。

(四)游戏常规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既包括室内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也包括个人游戏、小组游戏和集体游戏,每种游戏都有其特定的游戏规则需遵守。就拿玩玩具来说,玩完玩具后老师会要求孩子们整理玩具,把各种不同的玩具分类收好,摆放到原来的位置。家长在家也可以培养孩子养成整理玩具、物品的习惯。有时,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老师会对违反规则的孩子给予适当的小小惩罚。家长有时候对于孩子不听话的行为也不妨狠狠心,给予孩子适当的小惩罚,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常规培养的过程中,小班新入园幼儿因为紧张、胆怯等原因常常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比如:身体不舒服了不敢告诉老师、想上厕所不敢告诉老师、想喝水了不敢告诉老师等等。对此,家长也要配合老师的教育,从正面积极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爱每一个孩子,是可以信任的,从而鼓励孩子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第一时间能解决孩子的需求和问题。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宝宝们在我们大家的共同配合下,能顺利地渡过适应期,在我们市幼儿园快乐、健康地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9 常州市红梅幼儿园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红梅新村62号    电话:(0519)85311796    苏ICP备10001873号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